生命故事的力量:塑造自我与心理韧性
来源:「崇德先生」公众号
麦克亚当斯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是每位咨询师都应该研读的经典之作。读完此书后,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生命中的各种故事,还会明白为何有人性格开朗,有人却更偏向于与他人保持距离。此外,它还解答了为何青春期会有叛逆情绪,为何中年男性更偏向于家庭生活,而中年女性更倾向于投身事业的疑惑。
01 什么是故事?
我们几乎都是在故事的陪伴下成长的,无论是《葫芦娃》、《叮当猫》、《奥特曼》还是《西游记》,它们都是我们熟悉的动漫故事。这些故事都有其共同之处,如背景设定、角色塑造、情节发展、高潮冲突和结局等。故事并不仅仅局限于动漫,它无处不在——在朋友的聊天中、办公室的闲谈中,甚至于我们的梦境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分享故事,但往往未曾意识到。人类天生爱讲故事,因为故事是一个自然的信息载体,它是我们与他人、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02 神话与故事有何不同?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中,麦克亚当斯对人类天生喜欢叙述故事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他在书的前言部分提出了一个有关“身份认同”的新理论,主张人们创造了关于自己的个人神话,并借此来理解自身。人们之所以广泛接受某些故事,是因为它们能够传达生活中的某些基本真理。当这些故事被某个文化所接受并尊崇时,它们便成为了神话。个人神话则是这些故事中的独特篇章,通过整合和编辑个人神话,我们将自身与生活中的诸多元素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有意义且令人信服的生命故事。
03 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隋真老师在其为麦克亚当斯的《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所写的译者序中分享了她的三重感受。首先,创造生命故事能带给我们一种统一的感觉。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我们展现出的自我往往是多样的。其次,一个令人满意的生命故事能使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人生。埃里克森曾指出,在人生的晚期,我们会经历最后一次心理上的冲突——寻找到自我完整感。而一个富有意义的生命故事,则能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挑战。最后,创造生命故事实际上是我们对“存在”的答复。如厄内斯特·贝克尔所言,人类的存在是充满矛盾的。而通过叙述故事,我们既能体验到身体的存在,又能体现出我们的精神层面。想象史前时代,原始人在被猛犸象折腾得筋疲力尽之后,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当天的经历和收获。故事能让我们欢笑、流泪,也能指导我们如何生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叙事者,通过分享故事,我们探寻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真相与意义。
04 婴儿依恋关系与叙事基调
人从出生的那一刹那起便开始为自己的生命故事“搜集素材”。婴儿期和童年期为我们塑造身份认同提供了珍贵的原材料。虽然婴儿无法讲述故事,但在首次体验到依恋关系的人际交往时,以及当我们初次形成基本的自我意识时,我们其实已经迈出了学习叙事的第一步。在婴儿两岁之前,他们对自己、他人以及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进行感知,进而理解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段时期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为婴幼儿定下了叙事基调。例如,一个得到安全依恋的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世界持有积极的态度,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因为他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交互,培养了一种深层的信仰——他的愿望、意图和梦想“最终会得以实现”。而一个经历不安全依恋的婴儿则可能会对这个多变世界持悲观态度,认为事情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并预期不好的结局。正面的故事通常带给人乐观的情绪,因为即便其中出现了困境,人们依然相信形势会得到好转。而在悲观的故事中,不幸和困难无处不在,甚至一些好事也可能被看待为暂时的或不真实的。麦克亚当斯曾参考文学的四种基本形式——喜剧、浪漫故事、悲剧、讽刺故事,来解读个人生命叙事的基调。他认为,喜剧和浪漫故事带有乐观的基调,而悲剧和讽刺故事则带有悲观的基调。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故事并非纯粹的喜剧或悲剧,而更多是两者的混合。
##
05 青少年与动机主题
在6至12岁这一阶段,孩子开始理解人类行为是受到内在驱动的影响。他们首次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目标,这些内在的因素激励着他们的行为。为何孩子们在这一时期有此体悟?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在这一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按照皮亚杰的分类,他们现在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够根据基本原则和系统来认识现实世界。权力与爱被认为是个人生命故事的两大主题。权力主题关注个体的独立与超越,而爱的主题则更多地关注与他人的关系和融入社会。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动机,但还未建立起清晰的身份认同。青春期时,他们的认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开始以更加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这也是他们开始质疑以往所学,探索世界,并对传统的观点和框架产生质疑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时期,孩子普遍会出现“叛逆”,像父母一样的权威人物,可能会被否定,或者不代表权威就是对的。青少年的动机和理念受到周围的意识形态影响,他们在寻找可以坚信的信仰和理念。相比于简单的故事,他们更倾向于理论、信条和其他有深度的解释。随着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他们开始意识到塑造自我身份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可能会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自己的生命故事。
06 成年阶段的角色与意向原型
随着人进入成年,我们的身份常常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我们可能既是父亲、又是领导、是爱人、也是母亲的孩子,其中尤以来自家庭和工作的角色为主。在19世纪之前,家庭与工作的界限非常模糊。但随着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家庭逐渐成为了私人生活的专区,而职业环境开始被追求效率、自动化和强烈利润驱动的男性气质主导。相较之下,家庭则被理想化地描述为一种充满女性温情、充盈着亲密关系的领域。这种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扩展了个人的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了内在冲突。人们试图在多重角色中寻找自己,又似乎渴望寻回内在的统一性。心理学上,我们将生命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称为“意向原型”。一个人的生命故事往往由一个或多个核心的意向原型组成,有时这些原型甚至彼此冲突。通过这些角色,人们可以更具象地理解权力与爱的基本欲望,使它们最终具体化为个人的形象。这些角色可分为能动和共生两类:能动并不单指男性,而是指向世界中的主动与发展;共生则关于爱、关心他人和与他人的互助与分享。我们所选择的角色将影响我们的身份认同。
07 信仰与身份认同
预设的信念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份认同。例如,有人可能觉得生命毫无意义,而有些人认为生命本身就是意义。根据这些信念,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身份认同。真正的生命意义必须来自内心,通过行动去创造。这个过程在我们的生命故事中是持续、动态的。早期的依恋关系、故事主题、意向原型和叙事风格都可能给身份认同带来冲突。信仰和对更高的事物的奉献,能够升华我们的生命故事,化解这些冲突。这些更高的事物可能来自宗教、人类精神、科技进步或文化传统等。
08 中年的整合与生成性脚本
中年通常指的是40岁至60岁之间。当人们进入40岁,很可能会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生命故事,因为这一阶段,人们会深入思考关于自己身份认同的冲突和矛盾。心理学家认为,对生命的激情升华、对思想的情境化理解、对冲突的直面和对人生结局的忧虑是中年的四大核心特征。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思维模式会经历微妙的转变,超越了形式逻辑,进入“后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而是取决于具体情境。中年男性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共生行为,而女性则可能展现更多的能动行为。这也意味着中年阶段,人们会努力整合生命故事的不同部分,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有意义的故事。“生成性”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和培养。生成性不仅仅关于育儿,还涉及教育、领导和为社会带来创新和新观念。生成性由七个部分组成:愿望、需求、关心、信念、承诺、行为和叙事。对于这一概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原书的209页详细了解。中年人会形成一个生成性脚本,并努力按照这个脚本去生活,从而为下一代和社会留下自己的独特贡献。这一脚本是内在的叙事,代表了在生命故事、社会背景和公共生活中,个人生成性应该处于的位置。
母亲孕育我们十月,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初两年,我们便开始为自己的故事定下基调;进入青少年时期,动机偏好逐渐明确,与此同时,故事的主题也因人而异;随着成年,我们逐步塑造出各自的意向原型,而到了中年,我们更倾向于整合各种角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和指引下一代,使生命的故事呈现出更加生成性的特质。这一系列阶段,共同勾画出我们生命的故事轨迹。它美如诗篇,随着时间流逝而演变,当我们在体验生命的同时,也在创作着这段陪伴我们终生的故事!
附作者每章大意:第1章:在不同情境中,解释个人神话对生活的意义,来阐述个人神话是如何发展的。第2章:婴幼儿时期对个人神话的影响。在生命的第一年,人们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关系,将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叙事基调。儿童时期的幻想,会成为独特的、富含情感的片段,出现在未来的神话中。第3章:成年时期的个人神话往往围绕着“权力与爱”的主题进行,这可以追溯到我们小学时耳闻、学习与创造的故事。第4章:青春期是人们撰写个人神话的开始,青少年开始能够从一种故事的、历史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青少年会为自己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场景。第5章、第6章:成年早期,人类开始塑造和细化个人神话中的角色。不同角色的存在,使得人类对权力与爱的基本欲望得以人格化,最终成为人的形象。我们在个人神话中设定的角色,将会影响身份认同。第7章:成年早期不满与痼疾可能会表现在个人神话中,会对人们的信仰造成影响,并促使人们去追寻生命的意义。第8章:中年阶段,个人神话变得更加完整和深刻,会寻找先前故事中对立、缺失的部分,并将这一部分整合到个人神话中,使故事成为一个生动、和谐的整体。同时,我们会开始预想生命故事将如何结束,以及该如何在工作、家庭中生成新的开始。第9章:“生成性脚本”包含一系列与他人有关的活动。通过“生成性脚本”,人们将自己的个人神话同社会的集体叙事结合在一起,在个人神话中加入了“提升人类幸福,促进下一代福祉”的部分。第10章:介绍了识别、实践与改变个人神话的方法。
本文作者:人生发展咨询师崇德。
加入「东木咨询」知识星球,阅读崇德和更多咨询师的精彩咨询手记。
余位来访者,以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知识工作者为主,他们有的在科技、金融的前沿;有的为事业与家庭平衡焦虑;有的渴望逃离安逸,探索自己的潜能。
人生发展咨询项目双十一期间开放报名中,如果你也想做一次人生发展咨询,请扫描下方名片添加小助手@东木咨询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