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
先来看看几个说法:
-
当人们处于某种相同情绪时,他们会有相似表情。例如开心时眉开眼笑,生气时紧锁眉头。
-
刑侦专家可以通过嫌疑人的微表情,判断他们有没有撒谎。
以上说法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你也认同这些说法,说明你对情绪的认识,来自传统情绪观
。传统情绪观认为,人类拥有情绪指纹——人类的每个情绪,拥有独一无二的大脑通道、面部表情和生理反应。人生来就有情绪,它们像膝跳反应一样,被环境刺激就会显现出来。
此外,传统情绪观还认为,至少有6种基本情绪,是全人类共有的。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情绪多少带着宿命论的色彩。那些抗争情绪的行动,也多少像西西弗斯推石头——我们一次次驯服情绪,又有一次回到起点。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当今情绪科学的领军学者丽莎·费尔德曼·巴瑞特
(Lisa Feldman Barrett )教授并不这么认为。巴瑞特教授反对传统情绪轮,她指出,情绪不是先天被动的产物,而是我们文化建构的人造物
。情绪也不是自动滚落砸痛你的石头,而是可被你控制的灵石。我们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
这时你可能疑惑:“我开心时确实觉得自己在开心,难过时确实觉得自己在难过,我并没有刻意构建出哪个情绪,也做不到在难过的时候让自己觉得开心。”是的,这体验没错。但巴瑞特教授会告诉你,你把「情绪」与「情感」混淆了 :「情感」(affect),是一种生来就有的生理感觉,它近似于feeling,是一种被环境激发的、可被量化的东西。而「情绪」(emotion),则是一种主观加工后的复合经验,被文化、教育、社会规范等共同影响的产物。 简单来说,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情绪」并非来自先天,而是来自后天主观塑造 。虽然「情绪」与「情感」不是一回事,但我们每一次有意识的心理体验,则都是从「情感」到「情绪」的连贯结果。比如,当你心跳有点快,手心和额头微微冒汗,脸有点泛红,此刻你的这些生理感受,就是「情感」。紧接着,你的大脑会基于过去的经验与当下的场景,自动化的推理出这个情感发生的原因,即我们对「情感」进行建构。这种建构,有时候会被我们语言来命名,比如:
-
你正与女神约会,你就会把当时情感命名为“心动不已”;
-
你刚得知晋升的消息,你就会把当下情感命名为“欣喜若狂”;
-
你刚刚逃出虎口,你就会把刚才的情感命名为”惊心动魄“。
不难看到,一种「情感」可以被解读成多种「情绪」。都是“心跳有点快,手心和额头微微冒汗,脸有点泛红”,但我们会根据当下场景的不同,过往记忆的不同,得出不同的推理与建构。如此说来,「情绪」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解释。一个中性情感,可以被当事人理解为他正面临挑战而有点兴奋,也可以被当事人理解为面对压力有点紧张。那么问题来了:你以为的情绪,真的是你的真情实感吗? 来模拟一个常见的职场情境:你正紧张地赶方案,这时实习生小明向你请教某事情如何解决。你很恼火,因为这是第3次指导了。一句话即将被你脱口而出——怎么教了这么多次还不会?话到嘴边,你猛地按下暂停键。你意识到这个话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是「情绪」和「情感」在从中作梗。你闭上双眼,聚气凝神,体会身体感受——头有点胀,脚有点重,肩颈有点痛,心跳有点快,总想深呼吸但并不畅快。突然,你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连续几天失眠惹、身体难受的感受吗?多亏你的及时自我觉察,你那可爱的实习生免遭出气筒待遇。再看实习生的请示,你这才发觉他是遇到微妙的人际变动才来问你的;进一步反思,从前你对他也抱有偏见,说话欠缺耐心;再深挖一下,你对其他的沟通技巧也不够理想……呼……你大惊,从前的你一直被「情绪」忽悠了!你以为的情绪,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的真情实感,它们不过是身体感受与主观滤镜层层叠加后,被你构建的某种状态罢了!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 谈及成为情绪的主人,大众舆论,往往与避免情绪化、减少情绪波动有关。这背后的逻辑是,好像只要把情绪“连根拔起”,就能抚平情绪给我们的困扰。但事实是,情绪是无时无刻存在的——我们的大脑,每一刻都根据身体感受,根据「情感」,构建情绪。并且,「情绪」之所以没有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被淘汰掉,是因为「情绪」本身自有功用——我们需要「情绪」的辅助,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想象一下,你在社交情境中,如何察言观色做出合理的行动,就能明白了)。那么,如果不“消灭情绪”,我们如何减少情绪的伤害,与情绪和平共处?以下是来自巴瑞特教授的建议:首先,你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我们人体有一个负责分配能量预算的网络,叫内网络。当我们身体能量充沛的时候,内网络能帮助我们调配资源,减少不适。一旦身体不舒服,那么内网络就容易紊乱,导致资源错配,身体就会过度浪费资源,最后让我们感到生理不适,情绪紧张。所以,想要成为情绪的主人,首先要做好身体的主人,吃好睡好锻炼好,正能量满满。其次,你要更细致的理解自己的情绪。这需要你持续丰富情绪词汇库,提高情绪颗粒度 。情绪词汇是对情绪经验的主观总结,是对感受的命名。词汇越多,情绪颗粒度就越细致。同一种情感感受,假若你能正着说、反着说、侧着说、直着说、绕着说、笑着说、哭着说,难道你还会轻易钻牛角尖吗?不会的。因为灵活的表达,能消解掉偏激的看法,更忠诚地还原你的本真感受。如何拓展情绪词汇量呢?巴瑞特教授建议我们,持续写作、与他人对话、阅读,体验新奇事物、旅行等,都能提升我们的情绪词汇量——因为这些能带来新鲜体验的事情,让你变得触觉敏感,表达更细腻。最后,你要尽量让自己保持正能量。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多记录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将量减少对消极体验重复“回味”。 多想快乐的事情,人肯定也会更快乐啊!快在留言区交出你的情绪调节小妙招,或者给别人支支招!
东木x开智 联合推出的新品课程,即将发布,扫码入群得福利!
如何从好到更好?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如何明确人生方向?正如每位CEO都需要自己的智囊团,你也需要自己的人生发展咨询师。当你对人生发展的战略方向感到困惑,左右为难时;当你被消极情绪纠缠,常感焦虑、抑郁和倦怠时;当你陷入一段复杂且难以摆脱的关系时,不妨与你的人生发展咨询师聊聊。
自2022年起,东木咨询团队已帮助近300位来访者迎来更好的人生发展。过往来访者反馈,人生发展咨询格外擅长解决战略、情绪与关系三大领域的人生发展问题。
如果你也想做一次人生发展咨询,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