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博客

面对痛苦,这样做更有效(不是内省)

July 17, 2024 | 6 分钟阅读 东木和我

作者:琬文-人生发展咨询师
来源:婉约的改变

前段时间,我去了临安,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子里,有狗、有鸡、有湖泊,浓浓的生活气息。可就是在这样一个被大自然环抱的小房间里,我失眠了。10点躺下时不停地有蚊子亲吻我,凌晨2点半后就有各种生物来报到,3点鸟叫,4点狗叫,5点鸡叫,6点人叫,7点知了叫 。每个整点我都尝试和自己对话,我告诉自己:”我要闭上眼,我不要去想外面的声音,我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可越是这么想,我越是陷入无尽的对话之中;我越是不让自己去听外面的声音,外界的狗吠鸡鸣越是声声入耳;我越是想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就越是将我驱逐出去。为什么?曾经带给我无穷力量的内心对话,在我痛苦难受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起作用了?01你是怎么从内省走到内伤? 佛家有一句话说:“莫向外求”。如遇难事,我们家的传统是先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去询问我有什么解决之道。“深入探索内心”曾帮助我理清楚众多纷繁复杂的难事,迎难而上,沉稳坚毅。内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 俄国著名儿童发展科学家维果茨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他认为「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这种语言的输入不仅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也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交流。
当孩子还小时,交流基本是单向的,父母权威的声音进入孩子的脑海;当孩子长大,这些已经进入脑海的声音又由内而外地吐出,进而影响身边的人。
近些年,关于父母语言的研究层出不穷,不论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心理学家都发现:在交流模式丰富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早地发展出内心语言,而内部语言能力直接指向了自我控制、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创造性等许多令人向往的能力的形成。
当我们在挑战一项需要自己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时,内心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冷静地分析当下的时局,策划出一条最合适自己的成功路径。大多数情况下,内省都能达到正面的效果。 然而,在我们的情绪极度崩溃的时候,比如极度紧张、极度焦虑、极度不安、极度恐惧、极度害怕时,你越是专注于分析,你离成功就越远。换言之,分析导致瘫痪在痛苦时,“内省”根本无法带来创造力和生命力,相反,它充满了破坏性和攻击性,它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喋喋不休。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回到我在临安小村庄里失眠的那个场景,半夜三更,窗外小动物的声音不断,我开始用我强大的执行功能提醒自己过滤这些声音、屏蔽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但是脑海中另一个负面的声音几乎无法消停:“太吵了,大晚上叫什么叫!”“还说山里很安静,住在山里睡眠都变好了,请问这哪里叫安静?”这些烦恼的声音偷走了本该为我的冷静服务的神经细胞。 我们的大脑忙着在做“双重任务 ”,想不去听动物叫声,以及倾听脑海中痛苦的声音,如此,便抑制和消耗了本就脆弱的执行功能。02怎么从内伤走回自知之明? 当你的朋友有困扰来找你倾诉时,你会表现得比以往冷静呢还是不理智?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理智 ,通常还能为他们指点迷津,可是一碰到自己的事情时却混乱的像一滩烂泥。
这就是著名的“所罗门悖论”,也叫“林肯的悲哀”。 说到失眠问题,曾经也有朋友来向我求助,我看过很多养生类和睡眠类书籍,所以对于解决失眠也能说个一二三,面对他的痛苦我先共情,然后一点一点为他指出问题的症结,并向他介绍可以使用的方法,对方频频点头表示感恩。但是,等到我自己失眠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方法好像都失去了功效,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漫漫长夜。这足以证明了,我们在处理别人的问题时可以非常理智,但是,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却无法“轻松过关”。 美国心理学家伊桑克罗斯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但不同于其他人只是发现了这个现象,他将现象转化成了帮助人们走出焦虑和困扰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当想象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我们会变得更明智。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大脑里内置了一种强大的光驱,即:从远处审视自己的能力。 当我们回想过去发生的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想象未来可能遭遇的焦虑场景时,大脑影院就开始播放相应的场景。
在这些场景中,我们既可以作为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身份置身其中,也可以将自己移植到另一个视角,就好像墙上的苍蝇,从外部来看自己。
不同的视角带给人们的心理体验和语言流完全不同。
研究人员让两组被试同时回忆过去的一段令人不安的回忆,一组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另一组则想象自己是墙上的苍蝇。
结果他们发现,第一组被试(我们管他们叫沉浸者)被他们脑海中的情感语言所困,有人写道:“肾上腺素飙升,气死了。”“我不被重视,我到了忍耐的边界。”等等。而另一组被试(我们管他们叫抽离组)一点都不纠结,相反他们表现得心胸开阔,有人写道:“我能更好地看到争论。”“我更理解朋友了。”抽离式对话就是把自己切换到“第三人”的身份,远远地审视自己观察自己,同时采用第三人称(喊自己的名字)来创造一种情感距离,并在时空的助力下扑灭负面情绪的星星之火。 抽离式对话的作用有多显著,伊桑克罗斯教授的报告中有清楚的引用。在他的一项研究中,他要求被试用沉浸式对话和抽离式对话写出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某个压力的最深刻想法和感受。他发现采用抽离式对话的被试能更好地表现出对未来压力的正向期待 ,而采用沉浸式对话的被试则表表现出了对压力的恐惧和紧张。
比如沉浸式小组中的一人如此写道:
“我担心如果搞砸了面试,就得不到这份工作。我总会搞砸一些事。我永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总是非常紧张。我最终会陷入一个很紧张的反馈循环,它会让我在面试时表现糟糕,而搞砸面试会再次引发紧张。即使我找到了工作,我也会害怕面试。”另一位抽离式小组中的一员在对一次约会的不安全感期待中写道:“阿伦,你要放松下来。这毕竟是约会,人人都会紧张的。拜托伙计,振作起来,你一定能做到。”两组成员的思维框架因为采用视角的差异而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前者视压力为威胁,后者视压力为挑战这种第三人称视角对于遇到压力和困难的孩子也很有效 ,比如当他们想象自己是奥特曼或者艾莎公主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挑战,克服困难。03
总结 后面几晚,入睡后,我对自己说:“琬文,你所经历的没什么大不了,你只不过是全球28%失眠患者中的其中一员,更何况你只是暂时性的失眠;狗叫、鸟叫、知了叫算什么,他们都是大自然交响乐的组成部分,琬文,你要与天地万物共生存。”不知道是不是语言流发生了变化,我对于外界的声音更接纳了,虽然被蚊虫咬依然有些难受,但是我的睡眠状况改善了,消极和烦躁的情绪没有了。从压力和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只要简单的一步,即:喊出你的名字。 当你的名字一出现,你就从沉浸者变成了抽离者,大脑就会将压力视为“挑战”而非“威胁”。
但是,抽离式对话的方法在你经历愉悦体验时可要慎用 ,因为它能让你与负面情绪保持距离,也能瞬间切断你与快乐情绪的关系。
如果你在积极的体验中,那么还是尽情享受吧!

**

如何从好到更好?如何走出人生低谷?如何明确人生方向?正如每位CEO都需要自己的智囊团,你也需要自己的人生发展咨询师。当你对人生发展的战略方向感到困惑,左右为难时;当你被消极情绪纠缠,常感焦虑、抑郁和倦怠时;当你陷入一段复杂且难以摆脱的关系时,不妨与你的人生发展咨询师聊聊。

自2022年起,东木咨询团队已帮助近300位来访者迎来更好的人生发展。过往来访者反馈,人生发展咨询格外擅长解决战略、情绪与关系三大领域的人生发展问题。

如果你也想做一次人生发展咨询,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