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咨询博客

裁员时代,我们还能怎么办?

September 06, 2024 | 7 分钟阅读 人生发展问答, 东木和我

近年来,外资IT大厂在国内纷纷撤退,互联网大厂们业务调整,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燃完了红利开始瘦身……裁员,成为了人人熟悉的话题。
有人说,这些人早沉淀了家底,现在还能拿一大笔钱离开,足以躺平一阵子,好生羡慕。也有人说,家里亲戚就是在外企躺平多年,如今拿了大礼包,华丽转身进了国内大厂。
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叙述方式。那么今天,就邀请你作为关门的HR,去大型外企裁员现场走一遭。

有的是刚工作几个月的学生,经历多轮厮杀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全球500强,怀揣着对未来的畅想,却在尚未学成的时候,接到了雇主关门的正式通知,迷茫无措。一时想不到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安。
有的是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面对熟悉的HR以及协议书上不错的数字,一边慢吞吞地签字,一边念叨着自己的割舍不下的感情:时间久了,组里的同事如同家人一般,你们怎能一下子把我们打散了
有的是单亲妈妈,孩子幼升小即将报名,自己的工作居住证不能断掉,一边抹眼泪一边让我们给想办法宽限些时日,以便她找到工作后能续上工作居住证,不耽误孩子上学。
有的同事前一天还在出差,为项目奔忙,今天就被强制断了内网。不可思议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经过业务同意了吗?谁同意的?
有人提早得到了消息,组织同事们集体抗议。拿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他们,不能接受这份工作即将结束的事实,情绪激动地表达愤怒不满、伤心失望,同HR提出各种要求,多数很难受到法律支持。也许他们想要更多,是为了争口气,争回命运自己主宰的权利。
而那些拿到了新offer或者已经有新安排的人,则非常配合地签字办手续,平静开心又不敢外放出来,只商量着把离职日期往前提。
更多的人,他们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也不愿干脆地接受这突然的变故。 即使不是刚刚知晓,即使早有预感,当裁员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们还是感到突然。他们隐忍着保持冷静,但他们说话的声音、拿笔的手都暴露出他们的不平静。理智与情感让他们观望,万一那些提要求的同事获得了胜利呢?他们需要时间来作出回应。

如你所见,裁员现场,除了原本打算离职意外拿了礼包的人,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排斥与拒绝,如同遭遇了一次老朋友的背信弃义。情绪涌动的中心,是一群一边要各方协调完成工作、接住同事负面情绪,一边要控制自己复杂情绪,保持头脑清醒的HR。
大家都清楚,这家著名的公司曾经热情欢迎他们的加入,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指导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培训,强调对多样化的尊重,为他们的风险买单,很好地践行了WLB,及时地给予各种奖励。
大家也清楚,还是这家公司,如今果断抛弃了大家,用一份体面的分手费保持了虚伪的温情——这本就是一场交易
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用库布勒-罗斯模型(Kubler-Ross Model),来描述员工在裁员中的情绪变化。根据这个模型,员工在遭遇裁员的过程中会经历四个过程;否定 (Denial)——愤怒 (Anger)——讨价还价 (Bargaining)——接受 (Acceptance) 在面对突然而来的变故(裁员)时,员工可能会拒绝相信裁员的消息,觉得这不可能发生,试图逃避现实。而当员工开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时,可能会感到愤怒、沮丧或失望,需要发泄情绪。在这个阶段,他们是无法理智思考问题的,被情绪裹挟着。当他们走出那个痛苦的环境,呼吸新鲜空气,看到广阔天地,想到未来生活……以各种方式走出了这种被情绪包裹的状态后,他们可能会尝试争取保留工作、想出补救措施、或与管理层谈判。最终,他们逐渐接受了事实,开始思考未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四个阶段并不是线性的,人们可能会在不同阶段之间反复,而不是按照固定的顺序逐步推进。
这个模型原本是用于描述临终关怀中的悲伤过程。在拿着体面礼包的大规模裁撤中,有的人不会有这样完整的情绪体验,或者说情绪强度会弱一些,情绪体验过程不那么清晰。但是,在斗争失败、人员优化、违反规定等原因被公司约谈的裁员案例中,员工的情绪强度会大很多,库布勒- 罗斯模型的四阶段都要经历,甚至有人迟迟不能走到接受那一步。
因为这时候的员工,面临的不仅仅是被排斥的感受、对公司或者说现实的失望,还有让人难以承受的否定。付出得不到认可,明明很努力却整个人都感觉被否认了,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当不能不承认现实时,委屈、愤怒、不公、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各种情绪包裹当事人,让他们很难不对否定自己的人感到愤怒。如果高考失败算人生挫折,那么这样的裁员,肯定也算。
尽管HR在话术上会尽量减少否定感,但是,不小的概率,谈判会演变为一场让当事人和HR都备受精神折磨的拉锯战。冲突的激烈程度让你想象不到——有人拿菜刀扔HR桌上,有人当场下跪痛哭,有人发威胁信息,还有人到处找能打开的窗户要跳下去。
所以,如何减少人们面临裁员时所受到的伤害,是我一直思考的课题,直到人生发展学给了我思路。

很多人把进入名企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危险的。大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融入,充分发挥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会从各方面投入,给人安全感,似乎公司的未来就是员工的未来。
但事实上,员工与公司还是雇佣关系,公司不会保证你的未来,你得为自己负责。更危险的是,在职责细分的大企业,大部分员工只能了解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其专业,对整个公司运转的逻辑没有全面的认识。长期依赖平台,大部分员工也没有个人的作品、IP意识,不知道主动积累自己的人生资本。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自己干成了企业机器里的螺丝钉。一旦企业业务更新换代,螺丝钉就可能没用了。
那么,如何主动打造自己呢?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先厘清你的理想职业,选择可以学到以后所需技能的工作,不要被眼前的光鲜和高薪迷惑。 找到工作后,也需要有意识有方向地积累自己的技能、人脉、作品 等。如果你的工作带来的价值感不强,找找可能的作品方向。实在找不到作品方向,也可以从外部找合适的兼职,培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的工作太忙又没有价值感?你可以利用工作便利找机会打造个人作品,或者个人IP,让你被外界看到。如果你与领导关系紧张,你可以主动进行有效沟通,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总之,保持主动,保持反思,为自己负责,不要成为无情的、被动的机器。
其次,多了解大背景,行业发展状态,做好预期。
**行业的起落,经济的周期,公司的变化,身处其中的人只要用心,是一定能有预见的。就说IT大外企吧,从中国撤资也陆陆续续差不多10年了,什么原因大家也多多少少了解。
身处尚未撤资的IT外企的人,应早有预期,别心存侥幸。**
即使不愿主动离开,或者想要拿到最后的礼包,咱也争取做拿offer又拿礼包的那部分人,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针对性完善自己技能,积累面试经验,或者是用业余时间启动自由职业的计划,从实践中摸索可能的方向。真到那一天的时候,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从容不迫,人生赢家。
说到预期,有人觉得经济下行,在公司赚不到钱,想要自己出来单干。这可不是本文推荐的。这时候大公司倒真是避风港,给了我们做好积累,准备反弹的时间和空间。
但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就遇到了让你难以接受的裁员呢?
咱们可以看看前面讲到的情绪模型的四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接受。想想如何减少前面两阶段的时间,尽快进入到讨价还价和接受的阶段来。这里给你一些方法参考。
情绪刚上头的时候,我们接纳它,但不要冲动行事。 尽快离开那个让你有负面情绪的空间。可以来杯冰咖啡降降温。那些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通不重要,因为就快结束了。
这时候,你可以寻找适合你的发泄方式 ,比如找好朋友吐槽,去游乐场玩些刺激的项目,去唱歌跳舞,去按摩购物,去登山望远,或者用文字倾诉,等等。回家泡个澡,熏个香,让自己放松下来,尽量少去反刍。
当你可以思考了,使用成长心智来看待问题 :“我只是与这个公司不匹配(这不是阿Q精神,这往往就是事实),我可以发展得更好。我本来就该离开这家公司,现在正好是我思考自己职业发展,走出崭新一步的机会。” 如果能这样想,你就已经进入讨价还价阶段了。
在后面两个阶段,你可以咨询劳动法律师或者人力资源从业者,尽量不要过度纠缠,避免再回到前面两阶段中。毕竟,你的未来才是更重要的。
事情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可以做一次复盘,因为这也是学习成长的机会。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又强大了不少哦!

**
**

今日互动

**
**

裁员相关的内容,相信你也一直关注。

你在哪个阶段?开始做准备了吗?

搜索手记丨测试丨课程 请戳菜单栏

欢迎大家在 东木咨询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内容。

如果没搜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作者信息

编辑 / 鲸鱼

做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
**

👇点击“ 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树洞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