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还能兼顾赚钱和长期成长吗?
崇德,现在我入职一家公司,且因为这两年的折腾一直有负债,不管是从工资待遇、成长性或者单纯的工作的意义感上都无法满足我。此时,我如何进行职业定位或者是制定什么样的策略可以更好地发展?更好的发展一个是体现在收入上,一个是体现在成长性或者长期性上。
——一位30岁的女性
生存与发展,焦虑与渴望,矛盾与意义,30岁的女性该如何选择?
01 是工作缺乏意义吗?
张慧现在遇到一些困难,经济上的负债,导致她不敢轻易做决策。同时,新工作上遇到一些矛盾与冲突,让她思考未来的成长之路该怎么走?
她刚入职了一家公司不久,工资也还不错,工作内容也能胜任,就是和主管领导不是很对付。
主管领导是一位中年女性,脾气比较大,工作中常常批评人,这让张慧很郁闷。如果是工作做得不好被批评,她还可以忍受。但是,不按领导的意思做,就会被批评,想想太气人了。
仔细一想,在这份工作上张慧遇到的问题不是成长性的问题,也不是意义感的问题,而是她该如何与领导相处的问题 。
在日益倦怠的职场中,这类情况相当常见。一旦我们和领导相处不好,就会觉得是工作不行,觉得工作没有意义,要离开这家公司。这份工作、这家公司真的除了提供薪水外,就没有可取之处了吗?
答案显然不完全是这样的。
当工作中的人际负面情绪一旦被放大,人就很容易被这种负面情绪传染、包围。工作中,眼睛所见之处,都是不好的;所想所及之处,都是想尽快逃离这个地方。
原本工作中友好的一面、积极的部分就很容易被忽视!
比如在这份工作中,张慧所负责的是运营工作,这正是她所擅长的工作领域。这份工作内容是完全在她的能力区之内的,她也非常可能做出成绩来。
如果负面情绪可以被放大,那么积极情绪也是一样可以被放大的!
在这份工作中,张慧能够看到的不仅有与领导的冲突,也能看到这是她擅长的工作、工作收入还不错等有利的方面。
那么,张慧看待这件事的视角就会从完全被消极情绪影响,转向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份工作,被负面情绪左右做出不利于人生发展的决定的概率就会大大较低。同时,也会适当地减少张慧的自我焦虑。
当跳出情绪的束缚,从工作本身出发,与主管相处出了问题,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才能解决张慧眼前真正迫切的问题。
解决与领导相处的问题,如果是沟通问题就先调整沟通方式、沟通机制,比如口头沟通容易引发冲突,可以增加书面沟通;甚至,与领导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找到大家对工作认知不一样的地方等等都可以尝试。
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一旦做出工作结果,领导的态度也可能逐步有所改变。如果领导就是这个风格,那我们再做长远打算,下面接着说。
02 生存之难,如何破?
如果这位领导就是爱批评人,她的风格无法接受,合适的时机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张慧可以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但是这家公司是一个很小的机构,专业度也不够。张慧具备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经验,是完全有机会再回到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的。
那么,怎么再回去呢?
给大家说一个真实案例,我的一位来访者之前很想去某红书工作,通过招聘渠道应聘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于是,我鼓励她联系某红书的前同事,通过前同事进行内推,结果没过多久就去上班了,薪水还涨了不少。
这里有2个关键,一个关键是工作能力,第二个关键是内部推荐的人。
对于张慧来说,第一个重要点是拿现在的工作岗位练手,迭代更新自己的运营知识。
张慧可以约上自己在大厂的前同事,一起吃个饭,在饭局中了解现在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提前的模拟和训练。这里有一个小技巧,约前同事吃饭,可以带一些不贵重的小礼物
,收到小礼物的同事拿人手短,这样请他帮忙的时候会更卖力一些。
第二个关键是内推到人。选对人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熟悉,而在于这个人是否真心地愿意帮助人。
可以通过他在公司混得怎么样、他的精神情绪状态、他和内部同事的关系怎么样等角度去观察。
如果是一位相对喜欢社交的人,和内部HR认识,人的信用也不错,那么这是比较好的内推对象。如果公司内部有内推奖励的话,前同事会更加的用心。
找前同事内推的时候,不仅仅附上更新修改的简历,而且再带上一份你对新岗位工作内容的理解与调研小报告 ,以增加你的胜率。
说这么多,为什么建议张慧回大厂呢?
不是说一定要回大厂,回大厂工作很卷大家都知道。是针对张慧现在这份工作不是很利于职业发展,难以出作品考虑的。她自身有大厂工作经历,回大厂后,张慧的工作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提升出大作品的概率。
当然,回大厂工作并不是很容易,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开放的岗位也很少。而张慧原来所在的互联网细分赛道方向,最近有国家红利政策,所以有一个窗口期,值得争取下。
解决了现在工作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的问题,这样张慧的时间就可以聚焦起来,专注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用来焦虑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也是我们不断付诸行动,发挥周边环境可能性带来的价值!
03 长期的方向在哪里?
张慧在拍照、阅读、做饭、品茶上都有明显的喜好,特别是拍照上已经有了很多作品的积累。那么,可不可以大胆设想下,摄影是否是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呢?
当我们在规划未来时,往往是模糊的,看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一般会从自己喜爱的事情出发,把喜爱的事情做实。比如张慧喜爱拍照,就可以围绕着拍照,坚持出摄影作品。
比如每天在摄影平台/某红书上发一张人物照,并添加上自己对审美的理解,对于人物故事的感想;每个月是不是就会有一个作品集,可以打印出来,送给身边的一些摄影爱好者和朋友;每年是不是可以做一期线下摄影展,邀请自己认识的朋友、摄影专业人士、网友前来参观;1-3年是不是就可以出一本摄影作品图书?是非常有可能的。
喜爱的事情,就坚持去做!只要坚持一直在行动,就会养成习惯,出作品的习惯一旦养成,早晚会有好的成果呈现。
在探索的过程中,一开始并没有商业模式,甚至是倒贴时间和金钱。因为热爱才坚持去做,做的过程中逐步聚焦到自己真正的热爱所在。比如专注于人物摄影,未来的商业模式可以做独立的家庭摄影师;也可以做类似微博大号《人在深圳》主笔人的街头摄影等等。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奋斗是孤独的,确定了方向之后需要找到自己的导师。这位导师可以是现实世界里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大师。
当然,现实世界导师更好。跟着导师,不仅可以学习到导师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导师身上内隐的知识。这样以12年为周期,更容易出师,并有机会成为顶级大师的。
和导师一样重要的是高质量的社群!社群一般围绕在导师的身边,加入到这样的社群中间去,成为一位贡献者。来自社群同侪的压力与支持会成为你最好的陪伴,你在社群中创造的作品则是你最好的证明与对自我的鼓励。
张慧所遇到的问题,核心是找到正确的问题焦点,不被情绪和环境影响。其次,眼前三年的关键是提升技能和解决经济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当有一项可以吃饭的职业技能,未来生存将不再是问题;其三,在12年的大周期中培养自己的爱好,通过作品来滋养爱好,与导师和高质量社群为伴,有朝一日爱好终将成长为大事业。
本文关键词:兼顾、职业、爱好、赚钱、作品
搜索手记丨测试丨课程 请戳菜单栏
欢迎大家在 东木咨询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内容。
如果没搜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编辑 / 鲸鱼
做你的人生发展伙伴!
**
**
👇点击“ 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树洞提问